內熱針針刺腰夾脊穴治療9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療效觀察
內熱針針刺腰夾脊穴治療9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療效觀察
張麗霞 黃上晏 金瑋 尹晶 劉巧媚 張照慶(鄂東醫療集團黃石市婦幼保健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 武漢市第三醫院)
目的:觀察內熱針針刺腰夾脊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
方法:將92例患者隨機分為內熱針組、電針組,每組46例。選用腰椎J0A評分表、VAS視覺模擬評分法、腰屈曲范圍(LFR)為療效觀察指標,作臨床及腰椎JOA的療效評定。
結果:內熱針組總有效率為100%,優于電針組82.61%(P<0.01);兩組患者治療后腰椎JOA評分、VAS、LFR評分均較治療前均有所改善(P<0.01),而內熱針組改善更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結論:內熱針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腰腿部疼痛癥狀、臨床體佂、腰部活動功能。
關鍵詞:內熱針;腰夾脊穴;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
腰椎間盤突出癥(LIDH)是腰痛最常見的病因之一。本病多發于20~50歲青壯年,主要表現為腰痛及下肢劇烈疼痛,因其發病率高、易復發、遷延難愈等特點,對LIDH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嚴重危害。
內熱針起源于古代“九針”,最早以上海陸氏祖傳艾柱溫銀質針出現在臨床上??紤]到傳統方法溫度不易控制、艾火掉落易燙傷患者、煙霧大等因素,遂在其基礎上結合高新科技,研制出以鈦合金為針體材料的內熱式針灸針,內置微細發熱管芯,簡稱內熱針。治療時,治療儀對針體下2/3或針尖行可控性加溫,溫度能在37℃左右任意調節,其它部位保持常溫,確實可靠地把治療所需紅外線熱釋溫度,直接作用于病灶。筆者探索內熱針腰夾脊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取得滿意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92例患者均為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間武漢市第三醫院康復科住院患者,按照隨機數字對照表法,將患者均分為內熱針組、電針組。其中男42例,女50例,年齡30~70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3年。所有患者均經CT或MRI檢查,明確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兩組患者一般資料見表1。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等各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一般資料比較
1.2 診斷依據
參照2009年中華醫學會出版的《臨床診療指南-骨科分冊》中,有關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內容。
1.3 排除標準
(1)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2)年齡小于30歲或大于70歲;(3)曾因本病行手術治療或具手術指征者;(4)體質虛弱且合并其他嚴重內科疾病及精神類疾病的患者;(5)局部皮膚有過敏或感染性疾患或疤痕體質者;(6)對內熱針療法恐懼者。
2.1 內熱針組
完善血常規、心電圖、凝血功能、血糖、肝腎功能等相關檢查。治療前15min,給予患者地西泮7.5~10mg口服,魯米那10mg肌注鎮靜治療。治療時,患者俯臥位,腹部墊枕,抬高腰部,參照《臨床技術操作規范疼痛學分冊》,選雙側L2~S1夾脊穴為主穴,阿是穴(腰部、腰骶部、骶髂關節處軟組織壓痛點)為配穴,標記進針點,每個進針點相距1~2cm。常規消毒,鋪巾。無菌操作下,對進針點逐一作0.5%利多卡因皮內注射,施行局麻。選用長13cm、直徑1.1mm的內熱針,按標記布針。雙手夾持內熱針針身,垂直皮膚快速透皮,經肌肉或筋膜直達骨膜附著處(壓痛點),引出較強烈針感為止。針畢,針柄連接筆筒式加熱套管,設置治療儀溫度為43℃,時間為30min。操作過程中密切觀察生命體征。10日后,可依據患者病癥部位、范圍及病情變化,行第二次治療。
2.2 電針組
參照石學敏教授編著的《針灸學》中,有關本病診斷標準、分型和穴位定位準則,以雙側L2~S1夾脊穴為主穴,寒濕型加腰陽關溫陽散寒;血瘀型加刺膈腧活血化瘀;腎虛型加刺腎腧穴益腎壯陽?;颊吒┡P位,腹部墊枕,常規消毒,選長1.5寸的一次性針灸針,依次按照辨證選穴垂直刺入,得氣后,連接電針治療儀,行電針治療,設置連續波頻率為2Hz,給予適當電刺激強度,每次治療30min,1次/日,10日1個療程,共2療程,兩療程間隔1日。2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2.3 不良反應及處理
患者接受內熱針治療時,治療室應常規準備氧氣、心電監護、除顫儀、搶救車及常見搶救藥品。當患者疼痛不能耐受時,適當給予降低加熱溫度處理,但一般不低于40℃;如出現呼吸抑制,立即給予靜脈推注納洛酮1~2mg,并給予吸氧;如心率低于50次/min,可以墨菲氏管靜滴阿托品針0.3~0.5mg,并給予吸氧;如血壓下降,及時給予多巴胺120mg加生理鹽水50ml,選擇靜脈泵入,依據血壓調整泵速。
2.4 療效觀察
采用腰椎JOA評分量表、VAS視覺模擬評分法、腰屈曲范圍(LFR)三個項目,觀察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療效差異。參考腰椎JOA評分量表和《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評定療效。
改善率(%)=[(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29-治療前評分)]×100%。改善率≥95%提示痊愈;60%~95%提示顯效;25%~60%提示有效;小于25%提示無效。
2.5 統計學處理
所得統計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測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得出P值,如P>0.05,兩組資料無統計學差異;如P<0.05,兩組資料有統計學意義;如P<0.01,二者之間差異顯著。
3.1 兩組臨床療效的對比
內熱針組總有效率為100%,電針組總有效率為82.6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P=0.006),提示內熱針組療效優于電針組。見表2。
表2 臨床療效對比
與電針組比較,△P<0.01;n=46
3.2 兩組患者治療后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腰椎JOA評分、VAS評分、LFR進行統計分析,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各項評分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觀察指標的對比(`x±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電針組比較,*P<0.01;n=46
本研究針刺夾脊穴及軟組織疼痛點,可激發、疏通局部及太陽經經氣,再加上內熱針持續有效的溫熱效應,易于激發經絡感傳現象,氣至病所,“通則不痛”,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之功。再者,溫熱作用可溫通經絡、祛風化濕、散寒止痛。其次可加強溫陽補腎作用,三者共奏散寒除濕,行氣活血,通絡止痛,補益肝腎,強筋健骨之功。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發病的病理學基礎主要有三種學說:(1)機械性壓迫學說;(2)化學性神經根炎學說;(3)椎間盤自身免疫學說。而宣蟄人明確提出引起腰腿痛的發病機制,是軟組織損害部位存在無菌性炎癥的病理變化,其化學性刺激作用于椎管內、外神經末梢引起疼痛,椎間盤突出物并非疼痛的發病因素,從而提出“軟組織無菌性炎癥致痛學說”。同時提出“去痛致松,以松治痛”的治療理念。
因此,本研究治療方案奏效的可能性機理分析如下:
夾脊穴深層有脊神經后支分布,且夾脊穴及壓痛點的深層存在無菌性炎癥病變。它們在人體某個疼痛部位構成一個立體致痛區域-軟組織損害性病變區。針刺病變部位夾脊穴、壓痛點,可產生應激反應,改善神經根周圍的微循環,并且內熱針療法“以針代刀”,準確有效地松解軟組織痙攣,修復異常組織,恢復腰椎的應力平衡,減輕或消除神經根炎癥水腫等。研究發現凡經針刺的部位均產生持久的肌肉松馳效應。
其次,內熱針良好的熱效應,能持續穩定的傳遞有效熱量至針尖,溫熱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改善局部血循,消除神經根炎癥、水腫,松解黏連。(2)加強代謝。(3)降低感覺神經興奮性,產生良好鎮痛作用。(4)溫熱效應能降低γ神經元興奮性,通過反射減弱了α運動神經元的傳出沖動,降低肌肉、纖維組織張力。(5)增強免疫力,內熱針治療后形成以針道為中心的圓柱形熱傳導生物學反應區。在這種持續有效的溫熱作用下,抗體和補體增加,網狀內皮系統的功能加強,吞噬細胞吞噬功能增強。
本研究通過對內熱針腰夾脊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內熱針療法的臨床療效優于電針治療,臨床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本次研究因時間、經費有限,樣本量較小,同時未觀察患者生物學指標變化,對內熱針的作用機制亦無更深入的探究,可在今后進一步完善。
----本文摘自《時珍國醫國藥》2018年第29卷第06期
【免責聲明】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的醫學問題,請向醫生咨詢與討論。文章內的配圖僅為示意圖,且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山東前沿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概況
溫馨提示:點擊下方圖片查看詳情。
售后電話:18678190110
網站:www.yuechengconsult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