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熱針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效果分析
內熱針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效果分析
魏章龍(湖南常德職業技術學院附屬一醫院疼痛脊柱科)
目的:分析內熱針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效果。
方法:選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湖南常德職業技術學院附屬一醫院收治的116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58例。對照組應用西藥治療,研究組實施內熱針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
結果: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膝關節功能評分量表(Lysholm)評分、骨性關節炎指數(WOMAC)評分以及膝關節活動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VAS、WOMAC評分低于對照組,Lysholm評分及關節活動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應用內熱針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效果理想,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膝關節活動度與骨性關節炎指數,有利于膝關節功能的恢復,值得臨床應用并予以推廣。
關鍵詞:內熱針;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膝關節功能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發病率較高,是一種復雜的外周關節慢性骨關節疾病,主要發生對象為中老年人,影像學表現為骨贅形成、膝關節軟骨退行性病變,主要癥狀為膝關節疼痛、僵硬、活動受限等,若未及時治療,可導致關節畸形或者致殘。造成骨性關節炎的原因較多,例如年齡和其他原因導致無菌、慢性關節軟骨等,退行性變化主要是關節囊、滑膜、關節邊緣愈合組織形成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癥,疾病癥狀以疼痛、腫脹為主,對患者生活質量存在嚴重影響。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主要治療措施包括藥物療法、運動治療和物理治療,藥物療法為常用的治療方式,主要是非甾體藥物,但是常規治療方式的療效并不顯著。研究發現,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治療中,內熱針治療具有理想的效果,可有效改善疾病癥狀。本研究分析內熱針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湖南常德職業技術學院附屬一醫院收治的116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58例。研究組男31例,女27例;年齡49~78歲,平均(63.59±3.39)歲;病程3~6個月,平均(4.58±0.87)個月;文化程度:小學15例,初中29例,高中11例,高中以上3例。對照組男30例,女28例;年齡50~77歲,平均(63.52±3.73)歲;病程3~6個月,平均(4.54±0.83)個月;文化程度:小學14例,初中28例,高中12例,高中以上4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1)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通過X線檢查發現關節間隙狹窄,軟骨下硬化,關節緣骨贅形成,確診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3)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膝關節疼痛、僵硬等癥狀,病情標準參考《骨關節炎診治指南》。
排除標準:(1)全身感染性疾病、關節創傷史者;(2)關節局部化膿、感染、破損者;(3)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者;(4)認知及精神功能障礙者。
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治療,所用藥物包括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氨基酸葡萄糖膠囊與普瑞酮膠囊治療,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的用藥劑量為0.1 g/次,1次/d;氨基酸葡萄糖膠囊的用藥劑量是480 mg/次,3次/d,持續治療6周;普瑞酮膠囊用藥劑量是50 mg/次,3次/d,持續治療6周。
研究組實施內熱針治療,依據患者查體結果分為3次治療。第1次針對髕骨下緣周圍治療,緊貼髕骨下緣周圍布點,呈弧形排列,在此弧形下方相聚2 cm處,做平行的第2條弧線,每條線約6~8點,以碘伏消毒后選用直徑0.7 mm的3號內熱針,垂直進針,經皮膚、皮下、髕韌帶、內外支持帶、髕下脂肪墊,直達膝關節骨面,針柄連接加熱端,42℃恒溫加熱,時間20 min,治療結束后期,拔出內熱針,局部按壓止血3 min,應用絡合碘消毒1次。第2次針對膝關節內側區域治療,布點在膝關節內側肌肉韌帶附著點,以記號筆標記,常規消毒后,針尖斜向前下方股骨內側髁、脛骨內側髁方向進針,經皮膚、皮下組織直達骨面,治療方法同上。第3次對腘窩周圍進行治療,布點在膝關節后側,股骨髁上方,腓腸肌內外側頭起點處,經皮膚、皮下組織直達股骨內外側髁骨面骨面,治療方法同上。兩組均連續治療6周。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1)治療效果:根據《實用骨科學》《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的內容對治療效果進行評估。a.無效:患者臨床癥狀與體征無變化,疼痛明顯,對生活存在影響;b.有效:患者臨床癥狀與體征改善,疼痛緩解,基本不影響日常生活;c.顯效:患者臨床癥狀與體征消失,對于日常生活無影響??傆行?(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治療情況。對于兩組治療前后的膝關節疼痛、膝關節功能、骨性關節炎指數與關節活動度進行分析,膝關節疼痛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分析,膝關節功能應用膝關節功能評分量表(Lysholm)分析,骨性關節炎指數應用骨性關節炎指數(WOMAC)分析,膝關節活動度通過患側膝關節主動伸直和屈曲的角度差值分析。
統計學方法:數據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予以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n(%)]
兩組治療情況比較:治療前,兩組VAS、Lysholm、WOMAC評分以及膝關節活動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VAS、WOMAC評分低于對照組,Lysholm評分及關節活動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情況比較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屬于退行性膝關節疾病,中老年人是該疾病的主要發生人群,常伴隨交叉韌帶、側副韌帶、內外側半月板損傷、游離體病變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又稱為膝關節增生性關節炎、膝骨關節病等,主要癥狀為活動受限、膝關節僵硬、疼痛等,對于日常生活存在嚴重影響,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目前對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治療,主要措施為緩解疾病癥狀、應用關節軟骨保護劑,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對于該疾病的發病機制與藥物機制作用獲得了新進展。
雙氯芬酸鈉、氨基葡糖糖和普瑞酮膠囊是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主要藥物,可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抑制脂氧酶,能夠顯著緩解疾病癥狀,有利于軟組織的修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研究組VAS、WOMAC評分低于對照組,Lysholm評分及關節活動度高于對照組;與張智等研究中的數據具有明顯的相似性,證實內熱針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應用內熱針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具有理想的價值,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膝關節活動度與骨性關節炎指數,有利于膝關節功能的恢復,值得臨床應用并予以推廣。
中醫將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納入“骨痹”“痹證”范疇,標為血瘀痰凝和痹阻經絡,本為肝腎虧虛。內熱針是中醫治療的重要方式,通過內熱針治療,可發揮柔筋、舒筋等作用,通過對于針體進行加熱,保證熱力均勻地傳導在病變部位中,具有溫熱性刺激,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同時還可清除無菌性炎癥,修復痙攣變形的肌肉組織,促進關節活動度的提高
----本文摘自《中國社區醫師》2022年第388卷第27期
【免責聲明】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的醫學問題,請向醫生咨詢與討論。文章內的配圖僅為示意圖,且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